CN/EN
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怎么建?——高弹性高标准的调蓄池+市政污水联动处理模式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加载中... 日期:2024年06月06日

近日,南方地区阴雨连绵。2024年5月18日以来,广西多地遭遇特大暴雨,19日南宁青秀区降雨量达到了223.3mm,城区内涝严重,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暴雨除了带来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外,还会危害水体健康及水质安全。

 

2023年2月24日,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黄小赠履新后首次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亮相。黄司长指出:排水系统雨天溢流造成的城市面源污染严重影响市民生活,暴雨过后河道变黑臭水体,已成为水污染治理的一项突出问题。并要求各地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作为汛期污染监测指标。

 

2024年3月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提到:鼓励各地在完成管网建设改造的前提下,建设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结合本地实际明确排放管控要求。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鼓励建设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
 

关于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的建设及处理问题,热议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 出水标准未定。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文件和标准中对于合流制溢流污水或分流制初期雨水建设的快速净化设施应当执行的排放控制标准并无明确规定。部分地区参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执行,甚至更高标准;

 

② 溢流污染快速处理设施一般采用物化法处理,对悬浮物、COD等污染物有削减效果,但对氨氮等溶解性污染物的削减效果不明显。氨氮等污染物对水质断面的冲击较大,也是导致水体“返黑复臭”重要原因;

 

③ 初期雨水处理的项目推进较慢,主要需满足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污水、可间歇运行、排放标准严等条件,也需解决技术工艺可行性和经济性以及投资运营的积极性等问题。

 

是否有什么破局之策?首先,我们把目光放在排水体制上。在我国现阶段的排水系统,遗留了大量截留式合流制系统,此类合流制设施基本位于城中心,改动或更换基本很难实现。换句话说,合流制将普遍存在,并长期存在。

 

那么针对合流制溢流污染的雨季溢流污水快速净化设施应该怎么建?

 

我们看看《上海市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做法:推进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雨水调蓄设施建设,鼓励采用各类占地小、投资省、施工周期短的先进技术手段。

 

 

创新技术与装备的出现为雨季溢流污水的治理模式提供了支撑。清研环境依托自主研发的RPIR快速生化技术及装备为合流制溢流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高弹性高标准的解决方案——调蓄池+市政联动高弹性高标准处理模式。该模式的相关案例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并受到政府领导认可[1-2]

 

观澜河口调蓄池初小雨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


2018年以前,观澜河干流实际污水量超过了流域内污水处理厂的总处理规模,存在着大量的缺口,并且上游排水管网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大量生活污水流入截污箱涵。观澜河口调蓄池实际上成为了观澜河流域最后一道处理屏障,其出水水质直接影响到企坪断面是否达标。而在提标改造前,其污水处理能力远达不到要求。观澜河水质氨氮、总磷指标超标,断面水质为劣V类。
 

2018年,市政府提出观澜河口调蓄池初小雨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项目,既要解决当下界河断面的达标问题,又要解决未来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问题。本项目的建设有以下三个难点:

 

水质要求高:旱季要求达到地表水准Ⅳ类,雨季达到地表水准V类;

建设工期短:建设工期不足5个月。

可用占地少:场地狭小,可利用地不足2.6万平方米。

 

技术团队在原有的22万立方的观澜河口地下调蓄池内增加了预处理设施。利用原有调蓄池的顶部仅有的面积,建设了“RPIR快速生化+加磁高效沉淀池+紫外消毒”处理设施,满足了出水达到地表IV类的要求。土建分区施工,设备同步组装,按作业面给出顺序交叉实施,从中标到项目通水仅用133天。

 


调蓄池+市政联动高弹性高标准处理模式如何满足高弹性高标准的要求呢?

 

技术团队在设计工艺阶段,对联动污水处理设施的预处理、深度处理段按照雨季处理水量设计,而生化池按照旱季污染物负荷设计,以雨季污染物负荷进行校核。旱季时处理污水约15万吨/日,出水水质执行准地表Ⅳ类水标准;雨季时接纳污水与雨水共计25万吨/日,出水水质执行准地表Ⅴ类水标准。




调蓄池+市政联动高弹性高标准处理模式,避免了常规雨水调蓄池污水处理设施在旱季时因无水可用而导致的微生物无法存活的问题也兼具初期雨水调蓄及处理功能,降低流域范围内其他污水厂压力;并诞生了国内第一个具有生化处理功能且达到准地表IV类排放标准的调蓄池,为企坪监测断面水质长期稳定达标作出了兜底保障,极大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白花河调蓄池污水处理站服务项目
 

污水处理站主体构筑物建于调蓄池上部,设计规模为1.5万吨/日,主要采用A/RPIR核心工艺,主要处理市政生活污水以及从调蓄池错峰泵送的初小雨水,经处理后,出水达到准IV类标准,并输送至白花河上游作为生态补水。

 



针对合流制排水体制下突出的雨季溢流难题,“调蓄池+市政污水联动处理”高弹性高标准模式,也许是一种兼顾当下污染削减和未来长效运行可行的解决方案,RPIR快速生化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