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2022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达到2.16亿立方米/日。一般来讲,如果污水处理厂不升级改造,其使用年限是20到30年。根据《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统计,服役寿命在20年及以上污水处理量约0.43亿吨/日,10年及以上的污水处理量约1.25亿吨/日,约占57.87%。这意味着未来10年内至少有近60%的污水处理厂面临着考验。
近年来,污水处理的标准越来越严格,从国标一级B提到一级A、准地表Ⅴ类、准地表Ⅳ类, 2023年11月,河北省发布的《潮白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5881-2023)甚至出台了准III类排放标准。
排入潮白河干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污水处理的扩容需求也较为迫切。2023年12月国家生态环境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的案例表明: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收集率偏低,污水直排问题突出,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不足等问题依然严重。
那么,这些曾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式”污水处理设施能否满足新的提标和扩容需求?
本文介绍了市政污水处理老旧设施功能强化升级方面的典型理念和技术实践,以期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功能升级提供参考。
传统好氧池升级为
反应沉淀一体化池
反应,使污染物无害化;沉淀,使水变得澄清。一般情况下,作为削减污染负荷的主阵地——二级生化处理单元,在污水处理中所需要的占地面积最大,也是“首当其冲”需改造的单元。有没有一种可能反应过程和沉淀过程耦合在一起,最大限度提高反应效率和沉淀负荷,再辅以“过滤、混凝沉淀”等深度处理措施,出水稳定达到国标一级A或地表水标准?
江苏响水县某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项目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该项目直接在好氧池架设反应沉淀一体化装备进行微改造,利用好氧曝气产生的气升动力使混合液产生环流,提高了泥-水传质效果,实现了污泥无动力全回流;同时特殊的结构对活性污泥进行了截留,污泥浓度保持在5-6g/L,提高了反应效率;改造后,处理工艺无需经过二沉池处理,缩短了污水处理流程,出水稳定达到国标一级A标准。原二沉池可作为水厂远期原位扩容的主要“战场”,且无需拆除费用。
处理规模:30,000 m³/d,出水标准:一级A
沉淀池升级为
反应沉淀一体化池
当老厂内没有可利用的土地进行扩容时,我们可以把目光转移到占地面积巨大的沉淀池上。一些闲置的沉淀池是否可以原位升级为具有生化反应和沉淀反应的设施来实现扩容?
例如深圳南山水质净化厂,将闲置的初沉池原位改造为反应沉淀一体化池,新增了17.6万吨/日的处理量,且出水主要指标优于国标一级A标准。
深圳市南山水质净化厂一套系统升级改造工程
处理规模:176,000 m³/d,出水标准:一级A
调蓄池升级为
调蓄+污水快速处理设施
在许多老城区仍保留着合流制的排水系统,其雨天溢流带来的污染成为河流水质恶化、考核断面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调蓄池,作为重要的雨水收集工具,在合流制中也扮演着雨污混合污水截留的角色。在很多地区,调蓄池可能是污水/雨水进入地表水的最后一道防线。但仅具备预处理功能的调蓄池,无法满足高标准出水的要求。
如果调蓄池能赋予污水快速处理的功能,在雨季处理超量的雨/污水,在旱季处理截留来的生活污水,出水能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甚至地表水Ⅳ类水标准,不失为解决某些地区污水直排、城镇排水溢流污染控制不足、水质断面不稳定达标的有效方案。
观澜河口调蓄池初小雨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
处理规模:150,000 m³/d(旱季);250,000 m³/d(雨季)
出水标准:准地表IV类(旱季);准地表V类标准(雨季)
老树逢春发新芽,枝坚干壮吐芳华。在新的发展要求下,通过对老旧污水处理设施植入创新理念和创新技术,为污水处理设施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的发展内涵,这些“廉颇式”的老旧污水处理设施迎来了新的生命!